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节能环保 > 气候气候

求解全球气候变化三“问”

人类活动真的是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吗?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热吗?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不平衡?昨天举行的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上,科学家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变天”与“人力”明显相关

2007年起,联合国公布相关报告指出,地球正在变暖——过去一百年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海平面高出了0.17米。报告进一步预测,按照目前趋势发展,到21世纪末全球的地表温度可能升高1.1摄氏到6.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0.18米到0.59米。

目前,科学界占“主流”的看法是: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日益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地球上空筑起越来越厚的“玻璃罩”,不断吸收和重新发射来自太阳和地球的长短波辐射,形成温室效应,提高地表温度。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应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纳入地球几十亿年的生命周期考量,更多地探求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和其它的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

对此,复旦—丁铎尔中心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目前已有多方面实证表明,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明显的相关性。南极冰芯的资料显示,近100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上维持在28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从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这个数字明显增加,超过了工业革命前几千年的量。与此同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过去十年平均每年以1.8PPM的速率增长,中国气象及大气本底站所测量的数据也给出类似的结论。

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何处?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990年到1999年期间,燃烧化石燃料的碳排放每年递增1.3%,本世纪以来增速又升至3.3%。此外,森林砍伐、森林大火也是造成碳排放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造成的碳排放大约为15亿吨,且总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低排放可令全球变热减缓

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热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主席罗伯特·沃森教授给出肯定的答案。联合国研究组织曾用二氧化碳低、中、高三种水平的排放进行建模预测,发现到2090年,无论在何种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下,温度都会有所上升,但低水平排放条件下,气温上升的速度减缓了。因此,当代和未来几代人既要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同时也要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沃森教授同时指出,气温上升了,大气层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流动也随之改变,降雨模式、海平面高度等相应变动。

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英国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作为“起点”,按二氧化碳中等水平排放建模预测,预计到2080年,整个英国的平均温度会升高5摄氏度。冬季,英国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量将增加10%到30%,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到了夏季,降水则呈现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他强调,不要小看气温的小小变化,它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可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当栖息地温度、湿度环境改变,相当一部分“敏感物种”因无法适应而消失,越来越多的“小生态系统”被摧毁。例如,能直接感受到海水温度、咸度变化的珊瑚,将在未来几十年间消失。已有数据显示,全球的平均温度若上升1摄氏度,将有10%的物种面临灭顶之灾。当气温变化幅度大于2摄氏度,即使生态系统复杂、对环境变化承受力更强的高生物多样性地区也将受到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获得公平减排目标

研讨会上,沃森教授展示了一张“碳排放世界地图”。图中明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而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例子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那里本就缺水,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减少那里的降水,恶化人居环境。

可以说,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包括美欧各国是碳排放的“大头”,而现在却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后果的“大头”。他意味深长地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个伦理道德问题” 。

在沃森教授看来,应更加努力控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0%,发达国家至少应该降低60%—80%,而发展中国家理应获得公平的减排目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有重大的责任,它们应该引领世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从技术、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发展中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

上一篇: 世界经济论坛:极端天气是最大风险之一

下一篇: 全球气候变化危及核电站安全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