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商学院 > 能源史话能源史话

中宁县碱沟山煤的发现及开采

叶光彩老人在中宁县“沙洲谈判”浮雕前向记者介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作者简介:叶光彩,男,汉族,中宁县宁安镇郭庄村人,1928年生,大学文化,转业军人,离休干部。1949年参军,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文化教员、宣传干事。1953年朝鲜停战回国后转业,历任固原中学、中宁中学教员,中宁县政协委员、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现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宁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主编《中宁县志》(1995年版)、《中宁史话》、《中宁文史资料》、《中宁县卫生志》、《中宁县体育志》、《中宁县商业志》、《中宁县国土资源志》、《中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志》,在中央、香港、自治区级报刊发表文史类文章数百篇,2004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和表彰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
 
一、中宁县煤炭资源的分布
1943年中宁设县时,全县有3个地方产煤:一是黄河北岸贺兰山余脉、俗称中宁北山的碱沟山,二是牛首山西麓,三是烟筒山的土坡,全县煤炭储量约6亿吨。1953 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将鸣沙之南的山区乡耍艺山整乡划归同心县管辖,从此土坡脱离中宁;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将白马乡至新田、跃进两个行政村划归青铜峡市管辖,从此牛首山西麓也脱离中宁。至此,中宁县只有碱沟山一处产煤基地。碱沟山的煤,是优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碱沟山、大东山、小东沟、头道湾至七道湾、大小豁子、芨芨井、中梁山、烟墩沟、天赐城一带。分布面积150平方公里。有煤17层,主采煤层以10、11、12、14层为主,储量2750万吨。
据宁夏煤炭工业地质中心化验室化验,碱沟山无烟煤,有特低灰、特低磷、低硫、高密度、高强度、高发热量的“三高三低”的品质,被称为世界第一煤。含碳95.61%,氢0.96%,氮0.53%,氧1.89%,锗0.41%,镓0.52%,水分3.46%,灰分5.33%,挥发分2.99%,固定炭88.66%,含硫量0.85%,容量比1.7T/M,机械强度67.14%,高位发热量7850大卡/kg。煤层分布于中碳系地层中,煤层倾角呈65°~70°,属急倾斜煤层分布层。
二、石碱公路和石碱小道
从中宁平原进入碱沟山,有一条公路叫石碱公路,南起余丁乡石空村,北至碱沟山的马场井,(马场井是碱沟山煤矿的矿部所在),全长18.5公里,是碱沟山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这条路起点是石空,从石空往北,过中卫到青铜峡的202省道和包兰铁路,到时庄,再往北,过跃进渠(跃进渠是卫宁平原和中宁北山的分界线)。过了跃进渠,就算进了碱沟山矿区,从南向北依次的小地名是乏牛坡、老牛湾、下中上圈、头至七道湾、红井子、马场井。这些地名,都是当年碱沟山煤炭出矿时驴驮车曳状况留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从乏牛坡起,两边是山,中间是沟,沟中有碱,故名碱沟。两侧之山,通称碱沟山。马场井北面是碱沟山主峰,海拔1544.6米,北侧是一个由高到低的陡坡,坡下是天苍苍、野茫茫的阿拉善草原。古代没有公路时,这条路可称碱沟小道,它是阿拉善旗蒙古族牧民用吉兰泰盐池的池盐和当地的畜产品到卫宁平原交换当地农产品的主要通道,在民族交流和边贸互市贸易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民国时期,阿拉善旗属宁夏省行政区划,吉兰泰池盐就是用骆驼驼载,通过这条碱沟小道到达石空,从石空装船运过黄河,到达南岸的康滩码头盐局,再由康滩盐局用马车运到平凉或固原,转销陕西、甘肃等地。所以石碱沟小道也是当年宁夏省内的一条盐道。
三、碱沟山煤炭的发现
碱沟山是火山(石质),地势干燥,植被不佳,除冬雪夏雨外,无其它水源补给,不适宜种植庄稼,所以没有农民和其他固定居民,偶有驮盐或做生意的马帮驼队经过,也是行色匆匆,并不居留。
没有人烟,碱沟山煤炭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史料记载,碱沟山煤炭的开采,始于清朝嘉庆三年(1789年)。从发现到开采,至少有几十年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碱沟山煤炭,大约是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的。乾隆时期,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质学、地质工作者、地质找矿队,所以它的发现不可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政府行为,只能是自发的、偶然的、个体的民间行为。
民间口口相传,说是乾隆年间,一个连阴多雨的秋季,平常植被不丰的马场井山坡,有几处也长出如茵绿草,引得几户牧民来此扎圈驻牧,一天深夜,一个牧人起来小解,发现前面山峰里冒烟冒火,甚觉诧异,不解其故,以为是鬼火,吓个半死,唤醒同伴来看,相商良久,莫名其妙。冬季收圈回家,和庄临闲谝时,当作奇闻轶事,说了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懂得的人说,哪里是什么鬼火,这是山内有炭,在高温情况下发生自燃,白天太阳光强,看不见,夜里天黑,便能看见。一传二,二传四,知道的人多了,脑子里有经济意识强的人便想到上山开矿,采煤发家。从此,亘古沉睡的碱沟山,便被喧嚣的开矿人唤醒了。
四、碱沟山煤炭的开采
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三年(1789年)碱沟山开始设矿采煤,但详情失载,今已无可考查。据民国23年(1934年)编印的《宁夏考察记》记载,民国19年碱沟山产煤250吨,民国20年产煤390吨,民国27年私营煤矿主张泰和领取了矿业执照,民国30年产煤2500吨。此后一度衰落,民国38年只有一户私营小煤矿,雇工6人,年产300吨。
全国解放后,1950年碱沟山有私营小煤窑9户,各户日生产能力0.4~0.7吨。1952年这9户小矿中职工多者40余人,少者4~5人,矿区旺季时职工多达300余人,淡季有70余人,全年产煤5784吨。
1952年9月,有3户农民和3个矿工在五道湾合伙建矿,名为安全煤矿。1954年累计投资2180元,有固定资产1060元,流动资金1001元,职工39人(其中工人31人),年产值3.97万元。1955年,又有一户农民和一个矿工入股,全年产煤1944吨。1956年,该矿由于掘井工人和排水工人超过生产工人几倍,负债万余元,次年2月停产。
1953年3月3日,农民王治业、杨长清等9人集资2800元,创办新生煤矿,开竖井1口,斜井1口,到年底产煤1255吨。1954年4月,因通风和排水不畅,另建竖井和斜井各一口,1955年产煤9240吨,平均月产770吨。
1955年,在全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私营碱沟山新生煤矿由银川企业公司投资实行公私合营,5月15日成立公私合营中宁县碱沟山煤矿,有竖井2口,工人47人,资金2.55万元,其中公股2万元,私股5500元。公私合营后,工人劳动时间由每天10小时以上减少到8小时,现代工人阶级劳动意识开始输入矿区,矿工日工资平均达到2元以上。1956年,职工增加到127人,原煤产量1.9万吨,总产值17.42万元,利润3.93万元。1957年,自筹5.5万元资金进行扩建,完成6号竖井及房屋设施等11项工程。1958年,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过程中,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困难和主要工作面矿井老化等原因,亏损14.5万元,1962年5月停办。
1965年1月,鉴于全县人民生活用煤紧缺,县人民政府决定由石空、关帝、恩和3个公社利用原国有煤矿的设备基础,开办联合煤矿。1969年10月,联合煤矿在头道湾开掘了一眼深100米的半机械化斜井,采用柴油机发电,卷扬机提升,局部机械化通风和排水,年生产能力2400吨,开启了中宁县机械化采煤历史。1970年,联合煤矿改为县属集体企业。1972年8月,国家投资8万元,从石空变电所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向碱沟山煤矿供电。1975年,在自治区煤炭厅资源处支持下,由石嘴山煤炭设计室设计,在头道湾建成3号斜井,使南槽、中槽、北槽3个煤层贯通,原来的掘进式回采工艺改为仓储式采煤。采掘、运输、提升、排水、通风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全年生产原煤5.18万吨,完成总产值83.5万元。1976年再次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当年新开年产能力2万吨的4号井,采用伪倾斜走向无极短臂采煤法,提高了回采率和块煤率。
1978年,2号井和4号井相继报废,产量开始逐年下降,1980年起连续5年亏损,年均亏损额8.3万元。1983年6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过去的一级核算改为矿、队两级核算制,对井队采取定人员、定产量、定消耗、定设备、定利润等方法,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生产积极性。1984年产量达到6.3万吨。1985年原煤产量7.8万吨,产值172万元,都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底有职工351人(其中管理人员28人,技术人员2人),有固定资产295.2万元,流动资金25万元,有专用基金41.5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1242千瓦,汽车6辆,其中卡车3辆,客车和救护车3辆,房屋建筑面积8103平方米,矿部设办公室、生产经营调度室、安全检查科、财务供应科、销售科、行政科,下辖4个井队和1个林场,产品除在本县销售外,还有少量销往外省区。
1989年碱沟山煤矿聘请宁夏地质调查所对碱沟山以南6公里的天赐城进行详查,查得该地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无烟煤储量约3000万吨,1999年,又聘请宁夏地质勘查局矿业开发公司对大东沟至栽桩石沟间7.4平方公里进行详查,查到该地区储量180万吨。
2000年1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共同利用办法》出台,允许矿产资源的勘探权向社会有偿开放。此后一些私营企业或个人曾聘请有资质的勘测单位对有关地块的资源状况进行普查或详查,同年,石空镇倪丁村村民李建平聘请宁夏地质勘查局矿业开发公司对大梁沟的无烟煤储量情况进行勘查。2002年,新堡农民陈旭对南天沟的无烟煤储量情况进行勘查,2003年,石空镇张台村农民何宁生和鸣沙镇农民黄彬也曾聘请有资质的矿探单位对天赐城以西、锅底湖以北地区的无烟煤储量情况进行勘探。根据这些勘探资料,5人均已办证开采。2006年,根据中卫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中卫市矿产资源利用规划意见》的要求,对中宁县碱沟山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布及地质成矿条件进行整合利用和外围勘查,并建设若干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将煤炭资源的回采率由目前的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
五、碱沟山煤炭的运销和利用
碱沟山煤炭始采于清朝嘉庆三年(1789年),当时工具简陋,工艺落后,只有铁镐、铁锤、铁铲、钢钎、撬棒等简单工具,作业时镐刨、钎钻、锤敲、棒撬,工艺落后,费力大,效率低,成本高,利润低。井下运输提升也无机械,全靠人力上下背运,所以矿工被称作背炭的。一天一个壮劳力只能背十几筐,年老体弱者则更少。矿区远在深山,只有男人,没有女人,背炭时矿工为节省衣服,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因井道狭窄,又是陡坡,不能立着走,只能爬行,矿工在脊背和膝盖处都裹着厚厚的羊皮或破衣,以资衬垫,升井后,倒掉筐中之炭,伸腰直立,活像一段烧焦的树桩,只能看见两个白色的眼睛仁子在扑噜扑噜乱转,此种原始开采时间持续甚久,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大抵还是如此。
煤炭从矿区运往用煤处,即市场或农耕地区,只能依靠人挑、驴驮、车曳,成本高而费力大,乏牛坡、老牛湾、红井子等地名,就是此种情况在人们记忆中残留痕迹。
中宁县大部分居民在黄河之南,旧时候黄河缺乏治理,境内无桥,(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县内搭起了第一座黄河大桥)过河只能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天堑阻隔,行路艰难,只有每年冬天黄河封冻之后,从冰桥上往返才比较方便。所以每年冬天黄河碴河之后,南岸人民便赶驴套车,前往碱沟山拉煤运炭,储备一年的生活用煤;黄河北岸人民也乘机肩挑车曳,前往黄河南岸卖炭。全县卖炭地点,最佳莫过于县城。当时县城有菜市、草市、米粮市、骡马市、人市(打工的)和炭市6市。炭市设于县城西头道巷理门公所西侧,由一名牙行管理,所售之炭,以碱沟山无烟煤为主,约占市场的50%以上,此处还有土坡烟煤、中卫上下河沿烟煤和灵武磁窑堡碴子。煤炭交易时使用的计量工具是大杆秤和升斗,大杆秤用来称块炭,升斗用来约末炭。挂炭(即买)时先用传统旧码划下每秤斤数,过完后全部合计;升斗约末炭是带尖的,累到升斗盛不下时为止。牙行收取佣金的方法是每过完一秤块炭,牙行便拿卖主的一块三五斤重的块炭留下,末炭则视数额多少折些多少不等的底子。块炭贵,末炭贱,块炭之价大约高于末炭一倍。
黄河冰桥可利用的时间,大约从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约3个月左右的时间。冰桥下面有河水的浮力,上面不但可以过人,还可以过牛车、马车甚至汽车。俗话说,冰冻一瓦,经住一人一马。冰桥的厚度,大体上与陆上地面结冻的厚度相当,即陆上能冻多厚,河水水面就能冻多厚,最冷的一年,厚度曾达2尺5寸,即83公分左右。冰桥是不要钱的渡河工具,省钱省时,人们都想充分利用,直到次年之春冰薄、经不住人时,人们才依依不舍地与它告别,所以每年春天都有行人掉入冰窟窿的惨剧发生。有一年,舟塔乡横渠村一户聂姓人家,想利用冰桥给家里拉回最后一车炭来,结果连人带车牛一同坠入黄河溺毙,成为当时轰动全县的一大新闻。上世纪80年代后,暖冬现象频频出现,中宁段黄河不再冰封,冰桥现象从此消失。
1975年中宁电厂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1976年中宁化肥厂建成投产。从此,碱沟山煤炭结束了单纯家庭民用的历史,跨上了为工业服务的康庄大道。1993年,中宁县碱沟山煤矿与香港太西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宁夏泰宁新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双方出资比例为中宁县碱沟山煤矿45%,香港太西实业有限公司55%,生产规模为入洗原煤50万吨,厂址选在中宁县石空镇。同年10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定名词注册。洗煤项目于1995年4月正式投产,从事煤炭洗选加工业务,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检测手段齐全,自主化程度高, 主要产品有泰宁小粒和泰宁精末,经洗选加工后的产品以其超低灰、低磷、低硫、低挥发分、高含炭量、高发热量、高强度、高石墨化而闻名中外,其优越的产品特质,属国际罕见、该公司产品工业用途广泛,可用于化工、碳素、碳化硅、人造橡胶、高炉喷吹等方面,也可作冶金行业的优化还原剂, 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销售市场,而且在国外也有稳定的用户。2002年底,香港太西实业有限公司退出合作资金,公司由中宁县人民政府收回。
2003年9月,途经中宁的新疆至上海的天燃气输送管道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家庭生活用煤改用煤气,造煤球和蜂窝煤的作坊通通倒闭,碱沟山煤炭从此告别家庭用途,在工业用途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2010年按照自治区整顿小煤矿的精神,年产不足10万吨的碱沟山煤矿关井闭坑。

上一篇: 一个煤炭建井工人的记忆

下一篇: 命运叫我奔向远方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