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一张 下一张
  • 1
  • 2
  • 3
  • 4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商学院 > 能源史话能源史话

中宁泉眼山水力发电站的兴建(上)

陈晓希 宁夏诗词学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参与编修《中宁县志》《中共中宁党史大事记》《红枸杞历史文化丛书》《红枸杞文学丛书》《塞上革命先驱张子华》。创作红枸杞诗词、传说、故事等作品上百篇。撰写的史志文章在《宁夏党史》《宁夏文史资料》《宁夏史志研究》等刊物发表。
 
中宁县泉眼山水电站,是宁夏唯一尚存的小水电站。它的建设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孕育了许多可读的故事。
一、美丽传说道出“七星”,先贤治水代不乏人。
在中宁引黄灌区的南岸,自古流传着“观音点泉”和“白马拖缰”的美丽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中宁境内是一片汪洋大海,名曰“北海”。后来大禹治水,劈开青铜峡,海水退去,形成了高高低低的山峰,弯弯曲曲的河流。在山河之间,淤积了大片平原,即今天的卫宁平原。这些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然而因为缺水却荒芜起来了。
有一天,南海观音云游到此,看到大片的土地荒芜得十分可惜。她想,如果有水那该多好啊!观音就在泉眼山下,手拿净瓶杨柳一点,化作七眼水泉,泉水清凉香甜。泉水流经之地一片翠绿,但终因泉水流经的地域太小无法满足大片土地的灌溉。观音菩萨决定开渠引水,彻底解除旱干。一天,正当观音菩萨按下云头观测渠线时,只见一匹白马由东向西自南山坡向泉眼山飞奔而来,身后拖着一条缰绳卷起滚滚烟尘。白马在泉眼山喝足清凉的泉水后又绝尘东去原路返回。观音菩萨觉得这马不同寻常,便又进一步靠近仔细观察,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匹神马。此马经常东滩吃草西山喝水,沿一条路线行走,独来独往。经年累月马缰在地上拖出一条壕沟,更为神奇的是白马拖出的壕沟竟然与自己观测修渠的路线一模一样。观音菩萨见开渠时机成熟,于是就托梦给庄上一老者,告诉他依照白马拖缰拉出的壕沟开渠,定能成功。老者将观音菩萨所托之梦说于庄里人。大家都觉惊奇,决定试一试。在老者的组织下,人们顺着白马拖缰拉开的沟壕开挖,果然挖出了一条长长的水渠,清清的渠水碧波荡漾,灌溉着大片的土地。因渠首有状若北斗七星排列的“观音点泉”产生的七眼泉水汇入,人们就称这条渠为“七星渠”。渠成水通的那天,观音菩萨也驾着祥云来到通水庆典的现场,分享人间的幸福快乐。望着蜿蜒而行的渠堤,她又觉得这渠少了应有的生机,如果沿渠种上杨柳,即可防风固堤又可供行人乘凉那该有多好。于是,观音菩萨又在渠堤上撒下杨柳种子。几年后渠堤绿树浓荫,犹如绿色长龙飞舞于南山脚下,春夏时节清波倒影风光迷人。后来,人们将此景列为中宁八景之一,“星渠柳翠”因而得名。因有了七星渠的灌溉,这里枸杞红,瓜果香,林茂粮丰,鱼跃河塘,被人们誉为“塞上江南”。人们为了纪念白马的功劳,将白马吃草的地方叫做白马滩,并建起白马寺,在大殿塑了一匹高大的白马,供人们世代纪念。这在中宁县界的最东面,就是今天中宁县的白马乡。
当然,这是传说,不足为凭。七星渠始凿年代应该从汉武帝移民设置眴卷县(今中宁县),开发灌溉农业时算起,到现在已经2100多年。实际上七星渠大规模的拓展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朱元璋之十六子朱栴被封为庆王,来宁夏时宁夏当局在建宁安堡城,开发宁安滩时,又将七星渠口上延,拓宽。
二、七星渠口向上延伸,小水电站应运而生
七星渠泉眼山水力发电站的兴建,起因还要从七星渠口向上延伸说起。宁夏卫宁平原最为古老的引黄灌渠—七星渠,在经过了西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变得有些衰老,灌溉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七星渠开渠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寄托着人们对古代七星渠修建者的怀念与敬仰。七星渠伴着人们辛勤耕耘的脚步走过2000多个春秋岁月,养育了一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随着社会的进步,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黄河河道的变化,渠口引水难度增大,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72年,为解决渠口引水不足和清水河洪水干扰,自治区革委会决定将七星渠口上延至中卫县永康公社申家滩右岸引水。当年8月5日动工,1978年4月27日竣工。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工程完成渠身延伸29.5公里,修建各种水利建筑设施78座。在当时没有大型现代化机械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工程的困难可想而知。广大建设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硬是靠简单的施工设备和肩挑背扛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了渠道的开挖和修建任务。其中横跨清水河的主题工程清水河渡槽,位于泉眼山西侧、七星渠桩号27+589处,为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矩形渡槽。1973年动工,同年9月竣工,进口段长24.5米,出口段长29米,渡槽净长84米,总长137.5米,拱跨48米,槽高2.96米,宽7米,最大过水量46立方米/秒。这也是七星渠延伸段的控制性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竣工标志着七星渠延伸工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段工程的施工又为兴建水利发电站创造了条件。当时渠道延伸工程结束后,由于渠道延伸抬高了渠道水位高程,在泉眼山新线与旧线衔接处形成新旧渠线高差达11.1米的跌水,渠水流量达39立方米/秒。有人见有这么高的水位落差,便联想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人们利用七星渠水位落差在沿渠合适的地方修建水磨,利用水能解决粮食加工难的问题。现在经济技术条件好了,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修建水电站,利用渠水发电,造福地方。人们的想法一经传出,便得到更多人的赞同认可。
正式提出泉眼山建水电站是宁夏水利厅1984年初提出的,但建电站积极性最高的还是中宁县。因为直接受益,时任中宁县县委书记张居正、县长吴学廷,副县长潘儒义等县领导对此很感兴趣。县委书记张居正在县委常委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泉眼山水电站的意见并得到县委同意。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科学的论证,县上形成了修建七星渠泉眼山水电站的共识。由于这项工程投资大,县上无法拿出钱来,张居正找到了熟悉中宁山山水水、管过农业的区党委书记李学智和副主席马英亮,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答应资金由自治区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据说李学智是当年周恩来总理点名从浙江金华地区调到宁夏管农业的。中宁县长山头国营机械化农场就是他任宁夏分管领导时拍板的。1984年10月,中宁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潘儒义为组长、水电科长黄升德、农业局长田国瑞为副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县政府又配备了干部,抽调县水电科工程技术人员等为骨干组成工程指挥部,童万义同志具体负责领导施工。
泉眼山水利发电工程于1985年3月动工,1987年9月竣工,施工期历时23个月,完成全部工程。由于施工地远离村庄,为了方便施工,在施工地附近一平坦处修建了房屋供施工建设者居住食宿。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最多时有200多人,一般情况下也有六七十人,全体建设者吃住在工地。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使电厂早日投运,在工程建设中期,针对前期施工建设一揽子开展,建设技术施工人员职责不清,不能很好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的现实,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研究评议。会议研究决定组织成立施工组和技术组,全面加强工程施工和工程技术力量。赵欣、张正银负责施工,沈天德、王宁忠负责技术。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一个煤炭建井工人的记忆

下一篇: 银川电网改造入地

协会简介 | 网站简介 | 相关法律 | 组织机构 |
Copyright © 2010-2017 宁夏能源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68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号楼407室 邮政编码:750011 电话:0951-6971422 传真:0951-6971421
宁ICP备11000208号-1